中国汉语拼音的由来?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

扩展资料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从此诞生了,它实现了中国人民自19世纪末以来为之呕心沥血,梦寐以求的愿望。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汉语拼音方案》是近60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新闻网-汉语拼音历史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的《中国青年报》,后选入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新版人教版语文书中已删去)。吴晗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

《谈骨气》原文共十二个自然段,选入课本时略去了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的原文是:“什么叫骨气,指的是抱有正确、坚定的主张,始终如一地勇敢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遭遇任何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够顶得住,吓不倒,坚持斗争的人。”)

和第六自然段(这一段原文是:“从孟子的三句话举三个例子。”),现存的十个自然段,在阅读时可以分为三层。即:第一层(包括第1—4自然段),这一层首先直接申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继而从理论上阐明了“骨气”的含义。

(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松间漱玉的头像
    松间漱玉 2025年10月28日

    我是玖玖号的签约作者“松间漱玉”

  • 松间漱玉
    松间漱玉 2025年10月28日

    本文概览: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

  • 松间漱玉
    用户102804 2025年10月28日

    文章不错《中国汉语拼音的由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玖玖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