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有哪些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

建筑学家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梁启超之子。 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桥梁学家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物理学家周培源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江苏省宜兴县(今属江苏省无锡市),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50年代国家考虑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时,亲自参与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他曾两次到武汉参加三峡工程会议,并同会议全体人员前往三斗坪考察预选的大坝坝址。

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主要论著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1916年);《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16年);《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18年);《关于台风眼的若干新事实》(1918年);《台风的源地与转向》(1925年);《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1925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1926年);《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年);《中国气候之运行》(1933年);《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年);《中国气候概论》(1935年);《前清北京之气象记录》(1936年);《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中国的亚热带》(1958年);《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3年);《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日记》

天文学家张钰哲

张钰哲(1902—1986),福建闽侯人,天文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次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天文学博士学位。历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台长、名誉台长。张先生精通天体力学,同时在创建我国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和研究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作为我国的首席天文学家,对当代天文学主流的天体物理学的建设,始终备极关注。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化工学家侯德榜

侯德榜,字致本,名启荣,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致远

欧阳自远,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有:

1、袁隆平:

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袁隆平与科研小组在稻田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

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在大学毕业工作12年左右的他,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

2、竺可桢:

1915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在哈佛继续深造竺可桢也是中国科学社最重要的***之一。由留美学生创建的中国科学社及其刊物《科学》杂志。

使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有了相对固定的阵地和代表人物,并最终促使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这期间,他先后发表了《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等多篇论文。

3、钱伟长:

在清华期间,钱伟长邂逅了中文系的才女孔祥瑛。1935年,他们都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得以相识相知。钱伟长于1939年到达昆明西南联大与孔祥瑛汇合,同年8月1日成婚。婚礼主婚人是钱伟长的导师吴有训,此后的61载岁月里,钱伟长夫妇相濡以沫,他们育有一子两女。

4、侯德榜:

侯德榜生活十分俭朴。他的那把计算尺,是学生时代开始使用的,一直用到1943年才更换。他的收音机,用了几十年也舍不得丢弃,电子管老化了,便更换一个又继续使用。

侯德榜不喝酒、不抽烟、不用茶、不打牌、不看戏,只喜欢看书刊和思考问题。有一次,他因思考塔器计算参数,中午用膳时,竟拿着盛菜用的小碟去盛饭。当饭盛不下时,才发现自己拿错了餐具。这些都被同仁们传为佳话。

5、童第周:

20世纪70年代以后,童第周开始注意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核质关系。他与合作者还研究了核酸对金鱼性状的诱变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发表了论文。

他的科研工作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这就是从卵子在受精前后的结构到细胞质与细胞核在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细胞质在性状遗传中的作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访兰的头像
    访兰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玖玖号的签约作者“访兰”

  • 访兰
    访兰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地质学家李四光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

  • 访兰
    用户102902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玖玖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