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治愈又带有诡辩的探究
小故事大道理
01
人生的自我价值
故事:他很普通,没有什么大作为,因此一直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
一天,他向一位哲学家请教:“你能告诉我,像我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吗?”
哲学家想了想,便随手拾起树底下的一块石头来,递给他说道:“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市场上去卖,但是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要卖。”
他这样做了。没想到的是,由于他坚决不肯出售,人们反而认为他的石头里藏着什么秘密,因此价越出越高。
第二天,按照哲学家的意思,他又把石头拿到了玉石市场来卖。结果,由于他还是不肯出售,价格又是一路扶摇直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玉石的价值。
第三天,哲学家又告诉他到珠宝市场去卖这块石头。最终,奇迹出现了,这块本来一文不值的普通石头成了整个珠宝市场价格最高的商品,人们甚至以为它是千年不遇的珍奇化石。
“怎么会这样呢?”这人非常奇怪地问哲学家,“这明明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嘛。”
“但是,”哲学家回答道,“当你非常珍惜它,把它当成稀世珍宝时它便拥有了无上的价值。生命不也一样吗?”
这人一下子明白了。
大道理:人生的价值,是由人自己决定的。一个人只有做到自我珍视,逐步充实和完善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位,世界才会越来越认同他的价值。
02
诡辩
故事:年轻人去请教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什么是诡辩,苏格拉底想了想,问道:“我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非常干净,一位非常脏。如果我请他们洗澡,你想他们谁会洗呢?
“当然是脏的了。”年轻人答道。
“不对,是干净的。因为干净的人到哪里都是爱干净的,而脏的人根本不把脏当回事。”苏格拉底说,“那么你再想,是谁去洗了澡呢?”
“干净的。”年轻人回答
“又不对,是那个脏的。因为干净的人已经没必要再洗了,而脏的人却需要。人们总会按照自己的所需去做事,不是吗?”苏格拉底笑道“这么看来,一定是脏的洗了澡,对吗?”
“对。”年轻人这回敢肯定了。
“还是不对。”苏格拉底眨眨眼睛,“干净的人有洗澡的习惯,脏的人有洗澡的必要,所以两个人都得洗澡。这么说,到最后两个人都洗澡了,对不对?”
“应该对吧。”年轻人再也不敢肯定了。
“呵呵,你又错了。”苏格拉底说,“因为干净的人不需要洗澡,而脏的人不爱洗澡。”
“可是,可是。。。。。。”年轻人迷糊了。
“这就是诡辩,每个答案都有理,但结果就是不一样。”苏格拉底解释说。
大道理: 逻辑正确,答案却似是而非,这就是诡辩。实际上突破人们的常规思维,从需要、习惯等角度去看待和回答问题,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多种可能性。
03
快乐在哪里?
故事:一群年轻人觉得过得不够快乐,于是便一起出外寻找快乐。在长途的跋涉中,他们非但没有寻求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反而因为忍饥挨饿而饱尝了烦恼与忧愁。没办法,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走着走着,他们忽然听见一位老人的“呵呵”大笑声,扭过头去一看原来是盛名远扬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老先生正在树下坐着看书一边看一边陶醉地大笑着,看样子快乐无比。这群年轻人像看见了救星似的赶忙奔过去:“尊敬的老师,请您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像您这么快乐吧,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抬起头看看他们:“哦,你们就是那群出来寻找快乐的孩子吧?怎么,还没有找到快乐? 那这样吧,眼看着就要到雨季了,你们伐木给我造一条大船。造好以后,我们一起出去划船,那时,我再告诉你们快乐在哪里。”
快乐在哪里?
年轻人遵照他的吩咐做了。为了赶在雨季之前完成,他们日日夜夜地忙碌着,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一天,苏格拉底去看他们,发现他们正在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便问道:“孩子们,你们现在感觉到快乐了吧? 就是这样,当你忙得没空去想快不快乐时,它就会突然到来了。”
大道理: 快乐只喜欢亲近积极做事的人。专门地、刻意地去寻找快乐,它往往会躲藏起来,而用心去做眼前的事情,它反倒会不请自来。
喧哗都市易迷失,但请别忘寻找方向
小故事大道理
01
要做的和在做的
故事:现在,我的任务是把一块穿衣镜挂在墙上。
我打量了一下,镜子放在客厅里不错,这样,我就需要去找几枚钉子。钉子找来了,我又想如果能在钉子下面垫一片薄木片钉子将能钉得更结实一些,于是我又去找木片。可惜木片没找到,只找来一个木块,所以我不得不去找锯子把它锯开。
从邻居家借来锯子之后,我试了试发现那锯子太钝了因此又去借磨刀石来磨锯片。
两个钟头之后,锯片终于被我磨得又快又亮了,但是一锯子下去,我才发现找来的那块木头太软了,钉在墙上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我想去砍一棵比较硬的野枣树回来。
为了找到一棵合适的野枣树,我驱车跑了将近3个小时好不容易找到时,又发现忘了带斧头。到附近商店买了斧头之后,我开始砍树。可是这斧头质量太次了,没砍几下斧柄就松了,我怕不安全,于是去找木匠修斧头。
修斧头时,木匠发现钉子用光了,我便代他去买钉子,快走到商店时忽然想到自己家有钉子,就是我要用来钉镜子的那几枚。
但想到这里,我突然间就糊涂了,从大清早忙到现在快黄昏我到底要做什么? 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大道理: 我要做什么? 我在做什么? 做事情时,请时不时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以防忘了自己的原始目标,忙忙碌碌却是徒劳无益。
02
最佳答案
故事:一次,英国某家报纸举办了一项奖金丰厚的有奖竞答活动,题目是:
3位科学家同时乘坐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旅行。第一位是个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无数人,使他们免于因为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第二位是个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遭遇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个粮食专家,他能够运用其专业知识在不毛之地成功地种植多种粮食,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饥荒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了,我们必须选出一个人,把他丢下去以减轻重量,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我们该丢下哪一位关系世界兴亡命运的科学家呢?
问题刊出后不久,各地的信件便如雪片般飞来了,大家谁都想拿到那笔诱人的丰厚奖金,因此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甚至是天马行空地阐述着他们认为必须丢下那位科学家的宏观见解。
无独有偶,法国一家报纸也曾进行过一次相似的有奖智力竞答,题目为:“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不幸失火情境危急只允许你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呢?”
在成千上万的回答者中,向来以机智聪慧著称的法国作家贝尔纳赢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答案是: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大道理: 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睛。要知道最佳的成功目标并非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因此最能保证现实利益的那个。
03
想高飞的小公鸡
故事:经过20多天的辛苦孵化,鸡妈妈的十几个孩子终于安全降生了。每天,鸡妈妈都会把从外面找到的谷粒和虫子喂给孩子们吃。
一天,一只不安分的小公鸡问妈妈:“妈妈,你从哪里找到这么多的食物?”
鸡妈妈回答道:“孩子,谷粒是从农家的打谷场上找的,虫子则是从草地上找的。”
“哦,我想自己去找,你能带我出去吗?”小公鸡问。
想想孩子们已经不算小,也该带它们出去见见世面了,鸡妈妈就答应了。就这样,浩浩荡荡的鸡家族来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等大家都吃饱喝足之后,鸡妈妈开始教小鸡们练习“飞”这个动作:“孩子,如果遇到危险,这个动作可以帮我们逃生。”
鸡妈妈一边说,一边给孩子们示范,可是那只不安分的小公鸡一点也不听话,它高高地抬着头,眼睛直往蓝天上瞅。
“孩子,你在看什么呢?”鸡妈妈问那只小公鸡。
“妈妈,我在看它们。”小公鸡指指正在高空飞翔的雄鹰,“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它们那样高飞呢?”
“小傻瓜,”鸡妈妈笑道,“飞那么高有什么用?天上没有打谷场也没有草地,你会既找不到谷粒也找不到虫子的!”
大道理: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是应该的,但原则是不要脱离现实,要知道有些事情别人做起来风光得意,却不一定适合自己。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玖玖号的签约作者“景源来了”
本文概览:一个治愈又带有诡辩的探究小故事大道理01人生的自我价值故事:他很普通,没有什么大作为,因此一直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一天,他向一位哲学家请教:“你能告诉我,像我这样的人,活着有...
文章不错《一个治愈又带有诡辩的探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