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

网上有关“山川之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山川之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山河的秀美,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赞赏的的。高峰直入云霄,水流清澈见底。河的两岸山石峭壁,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俱备。黎明雾气将要消散,可以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傍晚,夕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康乐公)之后,再也没有能理解其中乐趣的人了。

作品名称

山川之美

作品别名

《答谢中书书》

创作年代

南朝南齐南梁

作品出处

《全上古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作 者

陶弘景

目录

1别名

2原文

3译文

全文翻译

单句翻译

注释

4作者介绍

5写作背景

6阅读赏析

7关于题目

8手法

1别名编辑

又名:《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

谢中书:指谢征,作者的友人。中书:官职名。后一个"书"指书信,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选自《全上古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2原文编辑

山川⑴之美,古来共⑵谈。高峰入⑶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⑷。青林翠竹,四时⑸俱⑹备⑺。晓⑻雾将⑼歇,猿鸟⑽乱⑾鸣。夕日欲颓⑿,沉鳞竞(12)跃⒀。实是欲界之仙都⒁。自康乐⒂以来,未复⒃有能与⒄其奇(18)者。

3译文编辑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人、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单句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的美丽,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河流历历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边的石壁,被太阳照得反射出各种颜色互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色的树林和翠绿的竹林,四个季节都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晨曦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雀不断地鸣叫,声音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的夕阳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着从水中跃起。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融入到这美丽山川奇妙景色中的人了。

注释

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原文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谢中书:指谢征,作者的友人。中书:官职名。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华阳陶隐居集》。

2.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歇:消散。

5.颓:坠落。

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7.欲界:佛家语。即指人世间。

8.晓:清晨

9.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10.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封康乐公,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11.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2.俱:全,都。

13.跃:跳跃。

14.竞:争相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交 :交相)

4作者介绍编辑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思想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曾任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弘景自幼聪明,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不足二十,作诸王侍读。虽在公门,不善交际,专心读书。三十六岁辞官隐居。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後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

作者陶弘景

陶弘景是一个大文豪。为人,《梁书·处士传》称:“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又作浑天象,高三尺,刻有二十八宿度数,七曜行道,不但用于天文历法,对修道也有帮助。曾梦佛受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于是到阿育王塔自己发誓,受五大戒。大同二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一说八十一岁),颜色不变,屈申自如,香气满山,数日不散。先生学问渊博,著述丰富,今列于后:《学苑》一百卷,《孝经》`《论语》序注十二卷,《三礼序》一卷,注《尚书》《毛诗传》一卷,《老子内外集四卷》,《玉匮记》三卷,《三国志赞述》一卷,《抱朴子注》二十卷,《世语阙字》二卷,《古今州郡记》三卷,并造《西域图》一张,《帝王年历》五卷,《续临川康王世说》二卷,《太公孙吴书略注》二卷,《员仪集要》三卷,《七曜新旧术数》二卷,《风雨水旱饥疫占要》一卷,《算术艺术杂事》一卷,《卜筮略要》一卷,《灵奇秘奥》一卷,《举百事吉凶历》一卷,《登真隐诀》二十四卷,《真诰》十卷,《合丹药诸法式节度》一卷,《本草经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方》五卷,《集金丹药白方》一卷,《服云母诸石方》一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尸诸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

另据唐李延寿《南史》:“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藏于敦煌石室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是其中的一部。是现今为止,唯一记载《汤液经法》内容的医学文献,提出了五脏辩证的提纲,在《伤寒论》与《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算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巨著。他撰写的著作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能书善画,通琴棋医术。书法工于草隶,其画清真。书画有《二牛图》、《山居图》、《瘗鹤铭》。

5写作背景编辑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

答谢中书书

,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优美的意境。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从如下几方面濡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入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作者观察极细,笔致极纤,把握了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晨景热烈欢跃,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其四,动静相衬之美。客观景物不会单调划一,散文写法也切忌呆板凝滞。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配搭。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缜密的结构。本文虽属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结撰,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 “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结构得如此经纬分明,脉络贯通,十分难得。凝练的语言。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都属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6阅读赏析编辑

这篇《山川之美》是南朝陶弘景晚年在幽栖山林时写给中书的一书短札。它以静衬动。原题的《答谢中书书》全文只有68个字,他用了简洁的语言,以山川之昏晓、四时之变化,描摹出南方水木之华,文辞清新隽永,语言精炼生动,写景寄情,神气飞越,音调铿锵,节奏鲜明,既有诗的冥想,又有画的的色彩和音乐的节奏,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文章开始,作者用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写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地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的秀美图。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者选择了连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晖扑救大地、淙淙的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地柔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调皮的锦鳞不时地在水底觅食、嬉戏。它们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在远远地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美丽的大自然,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传说中的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的人间烟火。语言鲜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篇文章,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磷……有比喻,有夸张、拟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反面描写,说不完的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本文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最后一句写出对作者的凄凉心而感叹。

相关链接:

①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粱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原文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谢中书,指谢征,作者的友人。中书,官职名。后一个“书”指书信,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齐梁时道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有《华阳陶隐居集》

7关于题目编辑

一、解释下列词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 颓:坠落。沉鳞:潜游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鳞:鱼。

3、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人世间。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古来共谈 谈:欣赏,谈论,赞赏

6、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二、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于到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关键问题:

1、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对山河美景描写,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也表达了归隐林泉的志趣。

2、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一句的作用、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用:使文章的语言在整齐之中有疏散之美。

言外之意: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只有我才能欣赏到这种奇景。这句话既表达了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自己能欣赏到美景的得意之情。

4、用文中的语言回答问题:

(1)、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手法编辑

这首诗主要是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都是动景,鸟鸣则写出了声音,诗人用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的手法,更突出了山的幽静。

答谢中书书的一词多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南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 一作:阳) 国中文言文 , 书信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鉴赏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声响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创作背景 题解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征(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套用性文体。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陶弘景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答谢中书书中的一词多义有:①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②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原文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一作:阳)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关于“山川之美”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烟斗老哥的头像
    烟斗老哥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玖玖号的签约作者“烟斗老哥”

  • 烟斗老哥
    烟斗老哥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山川之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山川之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山河的秀美,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

  • 烟斗老哥
    用户102909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山川之美》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玖玖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